上个世纪 80 年代,我国的阀门制造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为了提升我国阀门制造业自主研发能力,我国开始组织骨干企业引进国外阀门同类产品的设计、工艺等先进技术和加工设备,到目前为止,我国国内阀门生产骨干企业已能按 ISO 国际标准、DIN 德国标准等国际标准设计制造各种阀门,部分厂家的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我国阀门的配套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阀门的质量上还不够稳定,如跑、冒、滴、漏现象在国产阀门中经常出现。
阀门是利润率低的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就阀门市场的分布,主要是依据工程项目的建设,阀门的**用户是石化行业、电力部门、冶金部门、化工行业和城市建设部门。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具有一定规模的阀门企业有 2000 余家,大多数分布在江浙及中原一带。由于产品技术含量要求相对较低,因此,竞争更为激烈。
但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在面临激烈的挑战的同时,我国阀门产品也面临好的发展机遇。
1、产业结构的差距
我国阀门生产企业规模过小、产业集中度过低。但这其中多为低层次、小规模、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的不足500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仅有十几家,市场份额在前10名企业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之和仅为8%~9%。由于产业集中度过低,造成了技术落后、低价竞争、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等诸多不利因素,使得如此庞大的中国阀门市场到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名牌。
2、整体产业链条的差距
作为一种机械设备,球阀厂处于整个产业链条的下游,包括钢铁、密封材料、以及机械加工等行业的发展水平都会对阀门的技术参数产生重要影响。钢材的强度、延展性、抗腐蚀性直接影响阀门的抗高压、抗腐蚀能力;密封材料的生产水平决定了阀门所适用的介质和能承受的压力;机械加工的精度更是影响接口密封、阀头与阀座密封等级的重要因素。而在我国,这几方面的技术同国外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由此也导致了国内阀门生产企业在生产高档次产品时,受到相关技术的制肘。